月销几十万件、成交额翻三番的小仪器,线下门店做不起来?
客流的严重下滑,催生了强体验的前店后院模式重返化妆品实体零售;丰富的社交工具,带火了各类黑科技美容“神器”。
但目前,美容小仪器基本上活跃在网络,线下门店鲜少涉及,呈现线下线上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对于兼具科技感、价值感、时尚感、高客单、差异化明显的美容小仪器,线下门店真的无动于衷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线下门店不敢做或者做不起来?怎样收割这一细分领域的红利?
1、被点燃的消费热情
在天猫,一款活动价99.9元的吸黑头神器,月销量显示26万件以上;一款50元以下的补水仪,月销量25万多件;一款瘦脸仪,月销量3万多件;一款100多元的导入仪,月销售两三万件……这些还是低端款的。
天猫国际上,单价1700多元的ReFa瘦脸仪,月成交9700多笔;单价3500多元的雅萌射频美容仪,月成交6400多笔;单价1100多元的FOREO洁面仪,月成交5900多笔……这是多么大的消费热情!
据《中国美容护理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巨大的商机,大量的个人美容护理新产品、高科技美容家电产品在近年纷纷问世,很多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白领开始关注尝试家用美容仪。
天猫国际数据显示,2017年,进口美容仪在天猫国际的成交金额比2016年翻了三番。欧睿信息咨询数据显示,早在2014年,美容仪器就成为国内网络小家电类别销售量冠军,当年网销超过7500万台。
从2009年至2014年,个人护理美容器销售增长率高达270%,预计到2020年,美容仪器全球市场容量将达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市场容量可观。
在今年3-6月的微信指数中,美容仪的搜索出现了两个小高峰,第一个是3月25日达到1292492,第二个是6月8日,达到1211806,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容仪的热度。
在小红书,与“美容仪”相关的笔记共有81471篇,对各种美容仪进行评测和对比分析、安利等。一些时尚达人家里的美容仪,甚至有10多种。
与线上的火热不同,线下化妆品店鲜少销售美容小仪器。不过,大型连锁如屈臣氏、丝芙兰、妍丽都引进了部分美容仪,尤以丝芙兰的美容仪种类最为丰富,包含foreo、飞利浦、雅萌YAMAN、ReFa、CLARISONIC科莱丽、SKININC等。这些单价都不低,但和丝芙兰以高端客群为主的定位相契合。
如娇兰佳人、狐狸小妖等连锁,则没有正式销售美容仪,而只是将一两款网红爆款作为门店的引流品。如橙小橙、爱我所爱等偏时尚潮流的店铺,虽然目前没有销售美容小仪器,但也有引进的想法。
2、顺应消费升级的机遇
前店后院留住顾客的是强体验和强服务,美容小仪器吸引顾客的则是科技感带来的高价值感与新鲜感。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美容护肤品牌,将护肤与小仪器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单纯的护肤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趋同,创新乏力;另一方面是顺应消费升级,提高产品价值感,拉高客单价。
比如倩碧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第一款声波洁面仪,随之越来越多洁面仪进入大众的视线;露得清推出面膜美容仪、Olay有“小哑铃”、SK-II有“逆磁小陀螺”,通过这些黑科技感的差异化产品,很容易让消费者快速建立品牌印象,吸引有消费能力的时尚人群“种草”。
此外,花皙蔻推出的氨基酸小白刷, 6月25日其天猫旗舰店显示促销价198元、月销售3400多件;微商大户三草两木也出了美容仪,零售价799元,宣传得如火如荼。
国内美容仪知名厂商金稻,不仅产品种类丰富,而且在美容仪的推广上不遗余力,增速非常快。
将各种美容小仪器和护肤品结合使用,无形中增加了护肤流程,提高了护肤效率,相对来说比开辟一个全新的品类更简单。不过,由于技术门槛,这种结合,目前还只是局限在国际品牌以及少数几个本土品牌。
对线下门店来说,并非没有看到美容小仪器的优势和火热,而是相对他们了解至深的传统化妆品来说,美容小仪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相关的信息透明度不高,无从选品,无从判断产品是否有效、是否只是一个概念。有些价格不高的小仪器,可能价格又很混乱,显得经营价值不高。
即使解决了货源问题,也不是所有门店都适合引进美容小仪器。对门店来说,行动之前,首先看门店的定位和目标客群的特点,是偏年轻的多还是偏中高端的多,从价位和推广策略上进行区隔。
其次,针对目标客群的喜好,可选几款美容仪进店试水,上货前还得把产品吃透,否则很容易被顾客“问倒”,得不偿失。
比如在仪器很盛行的浙江市场,橙小橙周建雷就表示想要引进一些有功能的美容仪器,这样可以彰显店铺的时尚感。
而在甘肃市场,爱我所爱樊梅则表示,虽然看好美容小仪器,但受限于当地的消费水平,将其引进门店的时机还未到,这个市场还需要培育。
确实,美容仪在线下市场的缺位,很多程度上还是因为缺乏教育。
天猫美容仪之所以翻三番的增长,在于平台早在2015年就开始对这个品类进行培育,引入多个专业的国际大牌,进行反复的教育,并有相应的代言人传播品牌声量,加上时尚达人的推荐,才在线上火起来。
相信当更多争夺者参与进来,共同催熟这个品类,线下零售也能收割品类红利。
凡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其他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