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领域使用的微胶囊技术在香精香料领域或许是“伪”胶囊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化妆品产品配方中,生物活性成分(如:营养成分和中草药提取液)的添加会导致以下几方面产品性能的不稳定:产品的物理特性、产品的化学组成、生物的活性、配方中其他成分的降解、产品的保质期的缩短等一系列问题,包裹技术应运而生,配方设计者们将药品行业中的微胶囊技术应用到化妆品行业。
但化妆品中使用的微胶囊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要比药品中使用的要求来得更高。不但要求微胶囊具有胶囊的特性,还对微胶囊的外观和颗粒大小都有要求。微胶囊的直径大到几至几十个微米,小到几十个纳米的范围,理论上可制成在0.01~10000μm的微胶囊。囊壁的厚度一般在0.5~150μm范围内,0.5μm以下的壁厚亦可制备。
应用广泛,但在日化香精香料领域此项技术尚不成熟
对于微胶囊技术在化妆品行业内的应用虽然愈发广泛,但技术上还存在着较多的难点需要攻克,比如包裹的材料和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微胶囊是否真正达到了纳米级,是这个产品的难点所在了,在日化洗涤领域,微胶囊技术要求颇为严格,将香精香料包裹在纳米级的微胶囊中是为了能让微胶囊能更好的停留在衣物交织的纤维间隙中,达到衣物洗涤后还能留下余香的目的。多孔缓释香精微胶囊就是典型地发挥了微胶囊的控制释放的作用,能够让挥发物挥发时间延长,控制挥发速率,延长留香时间。
其中,对于缓释香精微胶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宋晓秋教授表示该技术采用45℃低温加工,使用天然多糖为壁材,不适用甲醛,最大程度保持了原料的有效成分。并且多孔缓释香精微胶囊是典型的壳核结构,香精通过多孔的形式进行挥发,把液体的香精转变成固体的粉末,这样就可以延长留香的时间。
据了解,国内此项技术在日化洗涤邻域的应用并不成熟,有行业知情人士透露:“此项技术一直是国外领先,国内没有开发出稳定的合适的包裹香精的微胶囊壁材,攻克了这一难题后,还要面临如何切割至纳米级别这一考验。”由此看来,想要实现并稳定投入生产微胶囊香精国内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微胶囊化技术在护肤邻域大放异彩
在护肤领域中,将一些生物活性不稳定的成分(如:营养成分,中草药提取液等)包裹到微胶囊里,然后再将这些微胶囊添加到化妆品中,这样既可保持生物活性成分的活性又不会影响配方中其它成分。使用时,通过手或者泵的挤压使微胶囊破碎,生物活性成分便均匀地分布在肌肤表面上,从而达到良好护肤效果。微胶囊技术包裹高效能活性组分,改善其在外界环境下容易因自身不稳定或因配方原料配伍性不佳而失活等缺点。
在一些新型的化妆品中,有许多化妆品添加剂用微胶囊包覆,使产品性能更加优越。微胶囊通常不穿透皮肤,通过扩散或破坏胶囊可释放活性成分;纳米胶囊中包裹的功效成分,如维生素A或维生素E可以按某一速率恒速作用于皮肤组织;脂质体可以像生物细胞一样在其内部贮存水溶性物质,用来传递水分起到保湿作用。另外还有微乳液、多重乳液、多孔微球和液晶等载体负载功能性物质,赋予化妆品优异的性能。
市场表现不俗,前景广阔
市场上利用微胶囊技术的类似产品并不少见,如在止汗除臭剂等类型的产品中,通过包裹香精和止汗剂,以达到抑汗作用时间长,香氛持久的目的;在防晒产品中,通过包覆化学防晒剂降低化学防晒剂对皮肤的刺激性,比如德国默克公司推出的微胶囊化有机防晒剂UV-Pearls,包覆后的防晒剂不仅提高了化妆品的整体SPF值,降低了其潜在刺激性,而且改善了甲氧基肉桂酸辛酯配伍性差的缺点;有些抗紫外的化妆品原料会对人体肌肤产生一定的损伤。宋晓秋教授表示这一部分的化妆品原料可以通过微胶囊技术和人体皮肤隔离,在化妆品原有的抗紫外功能的同时使之有害性降低。
此外,宋晓秋教授透露,微胶囊化技术作为化妆品加工的一种新方法在欧美已经开始商业化,而在中国该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它为化妆品加工应用高新技术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化妆品都是微米级别的,在皮肤上的渗透性相对较差。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纳米级化妆品在市场上会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将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凡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其他问题,请同本网联系。